【圭】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圭 拼音:[guī] 注音:[ㄍㄨㄟ]
基本解释:①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 例如:圭角( jiǎo )(圭的棱角,喻锋芒)。
②古代测日影的器具。 例如:圭表(a.测日影的器具;b.标准)。圭臬(指标准、法度,如“奉为圭圭”)。
③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 例如:圭撮(喻小量)。圭勺。
④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⑤洁。 例如:圭田(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
详细解释:
◎ 圭 名词
1.会意。“从重土”。本义 组词: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2.同本义。 引证 :瑞贽珪者兑上。 —— 《白虎通》孰为珪璋。 —— 《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以青圭礼东方。 —— 《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 —— 《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 —— 《汉书·郊祀志上》 例如:圭瑞(古代诸侯所执的玉制符信);圭壁(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时所用的贵重玉器)
3.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引证 :每每“亲星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 《祖冲之》 例如:圭臬。
4.中国古代较小的容量单位。 引证 :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 —— 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 例如:圭勺(圭与勺。都是容量单位的名称);圭撮(古代小单位的量名)
【圭】的国语辞典解释
圭 拼音:[guī] 注音:[ㄍㄨㄟ]
详细解释:名
1.古代诸侯在大典时所持的一种玉器。 引证:《说文解字•土部》:“圭,瑞玉也,上圜下方。”清•段玉裁•注:“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对下方言之,故曰上圜。”《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2.古代测日影的器具。 例如:日圭、圭表、圭臬。
3.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圭妫。
【圭】的两岸词典解释
圭 拼音:[guī] 注音:[ㄍㄨㄟ]
详细解释:1.古玉器名。长条形,尖顶下平,为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手执的礼器。视其大小,以别尊卑。也作“珪”。 例如:圭璧。
2.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著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著的标杆叫表(也叫臬),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例如:日圭、圭臬。
3.量词:
(1)古代用于计算容积。1圭为0.1撮。
4.量词:
(2)古代用于计算重量。1圭为0.1铢。
5.姓。
【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guī
①用作凭信的玉,形状上圆(或上尖)下方。 《汉书·扬雄传》:“析人之圭。”
【又】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 《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②测日影的器具。张衡 《东京赋》:“土圭测景。”
③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 《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百四十分之一。
⑤鲜明;洁净。韩愈 《祭湘君夫人》:“丹青之饰,暗昧不圭。”
【圭窦】凿壁而成的圭形小门。泛指穷苦人家的门户。【圭角】圭的棱角,比喻锋芒。【圭臬】⒈测日影定方位的仪器。⒉比喻典范、准则。【圭勺】圭和勺都是很小的容量单位,因用以比喻微小。
①用作凭信的玉,形状上圆(或上尖)下方。 《汉书·扬雄传》:“析人之圭。”
【又】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 《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②测日影的器具。张衡 《东京赋》:“土圭测景。”
③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 《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百四十分之一。
⑤鲜明;洁净。韩愈 《祭湘君夫人》:“丹青之饰,暗昧不圭。”
【圭窦】凿壁而成的圭形小门。泛指穷苦人家的门户。【圭角】圭的棱角,比喻锋芒。【圭臬】⒈测日影定方位的仪器。⒉比喻典范、准则。【圭勺】圭和勺都是很小的容量单位,因用以比喻微小。
【圭】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丑集中】【土字部】
〔古文〕珪【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音閨。
【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从重土。
【書·禹貢】禹錫圭。
【詩·大雅】錫爾介圭。
【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註】土,猶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 又量名。
【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註】六十四黍爲圭,《後漢·與服志》: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 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 又與閨同。
【禮·儒行】蓽門圭窬。考證:〔【註】六十四黍爲圭,四圭曰撮。 又凡合單紛爲一糸,四糸爲一扶。〕 謹照後漢書原文紛改紡。糸改系。省上文四圭曰撮句。改後漢與服志。
〔古文〕珪【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音閨。
【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从重土。
【書·禹貢】禹錫圭。
【詩·大雅】錫爾介圭。
【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註】土,猶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 又量名。
【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註】六十四黍爲圭,《後漢·與服志》: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 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 又與閨同。
【禮·儒行】蓽門圭窬。考證:〔【註】六十四黍爲圭,四圭曰撮。 又凡合單紛爲一糸,四糸爲一扶。〕 謹照後漢書原文紛改紡。糸改系。省上文四圭曰撮句。改後漢與服志。
圭怎么读 圭是什么意思 圭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