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是什么意思 愆的解释 愆怎么读
【愆】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愆 拼音:[qiān] 注音:[ㄑㄧㄢ]
基本解释:①罪过,过失。 例如:愆忒。愆尤。罪愆。
②耽误。 例如:愆期。愆滞。
③过。 例如:愆伏(天气冷暖失调,多指大旱或酷暑,有变化无常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愆 名词
1.形声。从心,衍声。本义 组词:过错;罪过
2.同本义。 引证 :愆,过也。 —— 《说文》失所为愆。 —— 《左传·哀公十六年》不愆不忘。 —— 《诗·大雅·假乐》街亭之役,咎由 马谡,而君引愆。 —— 《三国志·诸葛亮传》 例如:愆锁(罪锁);愆戾(过失;罪咎);愆尤(过失,罪咎);愆忒(差错);愆罪(罪咎,罪过);愆殃(过失,罪恶);愆负(过失);愆过(罪恶,罪过)
3.[引起的] 原因。 引证 :泪出羞涩疼痛甚,大人肝肾虚风愆。 —— 《医宗金鉴》
◎ 愆 动词
1.违背、违反 。又 例如:愆忘(违反);愆面(久违,久未见面);愆位(未能坚守工作岗位,克尽职责);愆义(违反道义)
2.超过;延误。 引证 :愆期。 —— 《易·归妹》冬无愆阳。 —— 《左传·昭公四年》不愆于素。 —— 《左传·宣公十一年》匪我愆期。 —— 《诗·卫风·氓》 例如:愆亢(久旱);愆阳(阳气过盛);愆晴(久雨未晴);愆程(误了预定的旅程);愆悬(失期不至);愆候(失时);愆素(越过原来计划)
3.失掉,丧失。 引证 :王昏不若,用愆厥位。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天时有愆伏。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例如:愆德隳好(丧失道义,破坏友好);愆伏(阴阳失调);愆和(失和)
4.通“骞”。亏,损。 引证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 《诗·大雅·假乐》苟伤廉而愆义。 —— 陆机《文赋》
【愆】的国语辞典解释
愆 拼音:[qiān] 注音:[ㄑㄧㄢ]
详细解释:名
◎过失、罪过。 引证:《论语•季氏》:“侍于君子有三愆。”《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例如:愆尤、罪愆。
动
◎耽搁、错过。 引证:《文选•谢混•游西池诗》:“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途中被雨,日暮愆程。”
形
◎过期的。 引证:《国语•吴语》:“舍其愆令,轻其征赋。”
【愆】的两岸词典解释
愆 拼音:[qiān] 注音:[ㄑㄧㄢ]
详细解释:1.〈书〉(时间)超过或延误。 例如:愆期、愆程。
2.〈书〉罪过;错误。 例如:罪愆、引愆自责。
【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qiān
①过失;过错。 《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②违背;违反。颜延之 《陶徵士诔》:“有合谥典,无愆前志。”
③过分;过度。 《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
【愆伏】(气候)失调;失常。【愆尤】罪过;过失。
①过失;过错。 《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②违背;违反。颜延之 《陶徵士诔》:“有合谥典,无愆前志。”
③过分;过度。 《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
【愆伏】(气候)失调;失常。【愆尤】罪过;过失。
【愆】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卯集上】【心字部】
〔古文〕【廣韻】去乾切【集韻】丘虔切【正韻】苦堅切,音騫。
【說文】過也。
【增韻】差也。又罪也,失也。
【書·伊訓】惟兹三風十愆。
【註】過也。 又惡疾曰愆。
【左傳·昭二十六年】王愆于厥身。 又叶起巾切,音䵖。
【詩·小雅】我孔熯矣,式禮莫愆。工祝致告,徂賚孝孫。
【韓愈·祭兄文】其不有年,以補我愆。叶上墳恩原奔。 又叶起淺切,音遣。
【詩·小雅】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揚子·太經】井無幹,水直衍,匪溪匪谷,終於愆。或作諐。亦作。
【說文】【集韻】又作㥶。籀作。
〔古文〕【廣韻】去乾切【集韻】丘虔切【正韻】苦堅切,音騫。
【說文】過也。
【增韻】差也。又罪也,失也。
【書·伊訓】惟兹三風十愆。
【註】過也。 又惡疾曰愆。
【左傳·昭二十六年】王愆于厥身。 又叶起巾切,音䵖。
【詩·小雅】我孔熯矣,式禮莫愆。工祝致告,徂賚孝孫。
【韓愈·祭兄文】其不有年,以補我愆。叶上墳恩原奔。 又叶起淺切,音遣。
【詩·小雅】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揚子·太經】井無幹,水直衍,匪溪匪谷,終於愆。或作諐。亦作。
【說文】【集韻】又作㥶。籀作。
愆怎么读 愆是什么意思 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