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什么意思 曾的解释 曾怎么读
【曾】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曾 拼音:[zēng] 注音:[ㄗㄥ]
基本解释:①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 例如:曾祖父。曾孙。
②同“增”,增加。
③竟,简直,还( hái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④姓。
详细解释:
◎ 曾 形容词
1.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引证 :自此而曾焉。 —— 清· 洪亮吉《治平篇》曾元时不分。计高曾之时。视高曾之时。高曾时为一户者。 例如: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
2.谦词。犹“末”。 引证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 —— 《左传》 例如:曾臣(末臣)
3.高举的样子。 引证 :[凤皇]曾逝万仞之上。 —— 刘安《淮南子·览冥》
◎ 曾 动词
“增”的本字。增加。 引证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告下子》曾欷歔余郁邑兮。 —— 《楚辞·离骚》 例如:曾思(反复思考);曾折(曾挠。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强);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飞远去)
◎ 曾 副词
1.乃,竟。 引证 :曾不若孀妻弱子。 —— 《列子·汤问》曾不能疾走。 —— 《战国策·赵策》曾不惨然。 —— 清· 黄宗羲《原君》长曾不盈寸。 —— 明· 魏学《核舟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列子·汤问》
2.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 引证 :我曾无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 —— 《淮南子》
3.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 。 例如:曾奈(怎奈)
◎ 曾 名词
1.姓。
2.另见 céng。
曾 拼音:[céng] 注音:[ㄘㄥˊ]
基本解释:①尝,表示从前经历过。 例如:曾经。未曾。何曾。曾几何时。
②同“层”,重( chǒng )。
详细解释:
◎ 曾 副词
1.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引证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唐· 白居易《忆江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3.已经 ——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 例如:似曾相识
◎ 曾 形容词
1.通“层”。重叠。 引证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 —— 《管子·轻重戊》大厦曾架,拟于昆仑。 —— 《淮南子·本经》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2.另见 zēng。
【曾】的国语辞典解释
曾 拼音:[zēng] 注音:[ㄗㄥ]
详细解释:副
1.乃、竟然。 引证:《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尚且。 引证:《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形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 例如:曾祖父、曾孙。
动
◎加多。 引证:《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拼音:[céng] 注音:[ㄘㄥˊ]
详细解释: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 引证:《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例如:似曾相识。
形
1.重叠的、一重一重的。 引证: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2.深。 引证:《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曾】的两岸词典解释
曾 拼音:[zēng] 注音:[ㄗㄥ]
详细解释:1.相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例如:曾孙、曾祖父。
2.〈书〉竟然。 例如: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3.〈书〉增多;增加。通“增”。 例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4.姓。
曾 拼音:[céng] 注音:[ㄘㄥˊ]
详细解释:◎尝;过去(已经)。 例如:曾经拥有、似曾相识、曾经(曾经经过)沧海难为水。
【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céng
①曾经。 《陈情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
②通“层”。重叠的。陆机 《园葵》:“曾云无温液,严霜有疑威。” zēng
①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 《治平篇》:“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②通“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竟然;连……都;甚至。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④乃;又。 《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少:暂时,稍微。)【曾累】层层积累。【曾阴】重叠的阴云。【曾臣】犹末臣,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曾翁】称别人的曾祖父。
①曾经。 《陈情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
②通“层”。重叠的。陆机 《园葵》:“曾云无温液,严霜有疑威。” zēng
①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 《治平篇》:“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②通“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竟然;连……都;甚至。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④乃;又。 《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少:暂时,稍微。)【曾累】层层积累。【曾阴】重叠的阴云。【曾臣】犹末臣,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曾翁】称别人的曾祖父。
【曾】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辰集上】【曰字部】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
【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
【九經字樣】曾从。,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
【詩·大雅】曾莫惠我師。
【論語】曾是以爲孝乎。
【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又【廣韻】經也。
【增韻】嘗也。
【韻會】乃也,則也。 又與層通。
【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
【文選】作層城。 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
【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
【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
【註】曾,猶重也。 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註】曾臣,猶末臣。
【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之意耳。 又【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
【註】曾,舉也。 又與橧同。
【禮·禮運】夏則居橧巢。
【釋文】橧,本又作曾。 又與增同。
【孟子】曾益其所不能。
【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又姓。
【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
【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無音,止當音增。
【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
【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
【九經字樣】曾从。,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
【詩·大雅】曾莫惠我師。
【論語】曾是以爲孝乎。
【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又【廣韻】經也。
【增韻】嘗也。
【韻會】乃也,則也。 又與層通。
【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
【文選】作層城。 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
【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
【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
【註】曾,猶重也。 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註】曾臣,猶末臣。
【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之意耳。 又【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
【註】曾,舉也。 又與橧同。
【禮·禮運】夏則居橧巢。
【釋文】橧,本又作曾。 又與增同。
【孟子】曾益其所不能。
【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又姓。
【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
【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無音,止當音增。
【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曾怎么读 曾是什么意思 曾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