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汭】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汭 拼音:[ruì] 注音:[ㄖㄨㄟˋ]
基本解释:河流会合的地方或河流弯曲的地方。
详细解释:
◎ 汭 名词
1.两条水流汇合处。 引证 :汭,水相入也。 —— 《说文》氂降二女于妫汭。 —— 《书·尧典》。注:“水所入曰汭。”令尹子常以舟师及 沙汭而还。 —— 《左传·昭公二七年》
2.河流、湖泊的弯处。 引证 :馆于洛汭。 —— 《左传·昭公元年》虢公败戎于 渭汭。 —— 《左传》。 杜预注:“水之隈曲曰汭。”
3.水滨。 引证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水汭,令半济而击之,利。 —— 《孙子》。唐· 杜牧注:“水内乃汭也,误为内耳。”
4.水流之北。 引证 :弱水既西,泾属 渭汭。 —— 《书·禹贡》。 孔传:“水北曰汭。”
5.水名。
6.在山西省永济县境。西流注于黄河,传说即舜纳二妃处。
7.在江西铅山县境,为上饶江支流。
8.泾水支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至甘肃泾川县流入泾水。
【汭】的国语辞典解释
汭 拼音:[ruì] 注音:[ㄖㄨㄟˋ]
详细解释:名
1.河水弯曲的地方或两条河会合之处。 引证:《说文解字•水部》:“汭,水相入貌。”《书经•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2.水边。 引证:《文选•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
3.河川名:
(1) 位于大陆地区山西省永济县境内,西流注入黄河。
(2) 大陆地区泾水支流,至甘肃省泾川县流入泾水。
【汭】的两岸词典解释
汭 拼音:[ruì] 注音:[ㄖㄨㄟˋ]
详细解释:1.〈书〉河流汇合或弯曲的地方。 例如: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书经‧禹贡》)。
2.〈书〉水涯;水边。 例如: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文选‧木华‧海赋》)。
【汭】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而銳切【集韻】【韻會】【正韻】儒稅切,音芮。水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雝州,其川涇汭。
【註】汭在豳地。 又【說文】水相入貌。一曰小水入大水也。 又水內也。
【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
【傳】汭,水之內也。通作芮。
【詩·大雅】芮鞫之卽。
【箋】水內曰芮,水外曰鞫。 又水北也。
【書·禹貢】涇屬渭汭。
【傳】水北曰汭。
【疏】涇水南入渭,而名爲渭汭,知水北曰汭。又【五子之歌】徯于洛之汭。
【正義】待于洛水之北。 又水之隈曲爲汭。
【左傳】稱淮水之曲曰淮汭,漢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又沙邊曰沙汭。
【木華·海賦】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水北也。義同。
【江淹·擬古詩】昨發赤亭渚,今宿浦陽汭。方作雲峰異,豈伊千里別。 又他昆切,音暾。與涒通。詳七畫涒字註。
【唐韻】而銳切【集韻】【韻會】【正韻】儒稅切,音芮。水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雝州,其川涇汭。
【註】汭在豳地。 又【說文】水相入貌。一曰小水入大水也。 又水內也。
【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
【傳】汭,水之內也。通作芮。
【詩·大雅】芮鞫之卽。
【箋】水內曰芮,水外曰鞫。 又水北也。
【書·禹貢】涇屬渭汭。
【傳】水北曰汭。
【疏】涇水南入渭,而名爲渭汭,知水北曰汭。又【五子之歌】徯于洛之汭。
【正義】待于洛水之北。 又水之隈曲爲汭。
【左傳】稱淮水之曲曰淮汭,漢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又沙邊曰沙汭。
【木華·海賦】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水北也。義同。
【江淹·擬古詩】昨發赤亭渚,今宿浦陽汭。方作雲峰異,豈伊千里別。 又他昆切,音暾。與涒通。詳七畫涒字註。
汭怎么读 汭是什么意思 汭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