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瞽 拼音:[gǔ] 注音:[ㄍㄨˇ]
基本解释:①盲人,瞎子:“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②瞎。 例如:瞽者。
③古代乐师。
④不达事理;没有见识;“弃老取少谓之瞽。”
详细解释:
◎ 瞽 形容词
1.形声。从目,鼓声。本义 组词:瞎眼
2.同本义(虽瞎但有眼珠)。 引证 :瞽,目但有朕也。 —— 《说文》瞽子。 —— 《书·尧典》。传:“无目曰瞽。”瞽者仰视而不见星。 —— 《荀子·解蔽》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 明· 刘基《卖柑者言》 例如:瞽目(眼睛瞎;盲人);瞽者(眼睛失明的人);瞽旷(指师旷);瞽目先生(说书盲人)
3.没有识别力。 引证 :未见颜色而言,谡之瞽。 —— 《论语·季氏》是犹蟪蛄不识春秋,朝菌不知晦朔遽以不变名之,真瞽说也。 —— [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例如:瞽说(瞎说);瞽言。
◎ 瞽 名词
1.古代乐师。古代以目盲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 引证 :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 《书·胤征》瞽者无以与平文章之观。 —— 《庄子·逍遥游》
2.通“鼓”。乐器。圆柱形中空,两面蒙皮,击之发声。 引证 :诏来瞽皋舞。 —— 《周礼·春官·乐师》
【瞽】的国语辞典解释
瞽 拼音:[gǔ] 注音:[ㄍㄨˇ]
详细解释:名
1.瞎眼的人。 引证:《庄子•逍遥游》:“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元史•卷一○五•刑法志四》:“诸瞽者殴人,因伤致死,杖一百七,征烧埋银给苦主。”
2.古代的乐官。 引证:《书经•胤征》:“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3.没有见识、无观察力的人。 引证:《荀子•劝学》:“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瞽】的两岸词典解释
瞽 拼音:[gǔ] 注音:[ㄍㄨˇ]
详细解释:1.〈书〉瞎眼;眼睛失明。 例如:瞽叟、瞽者。
2.没有见识或不明事理的。 例如:瞽言、瞽说。
【瞽】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gǔ
①瞎眼。 《柳毅传》:“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
②古代以瞽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 《邵公谏厉王弭谤》:“瞽献曲,史献书。”
③比喻人没有能力。 《劝学》:“不观气色而,谓之瞽。”
【瞽说】不合事理的言论;瞎说。【瞽言】无见识的话,多用作谦辞。【瞽议】妄议;无见识的意见
①瞎眼。 《柳毅传》:“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
②古代以瞽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 《邵公谏厉王弭谤》:“瞽献曲,史献书。”
③比喻人没有能力。 《劝学》:“不观气色而,谓之瞽。”
【瞽说】不合事理的言论;瞎说。【瞽言】无见识的话,多用作谦辞。【瞽议】妄议;无见识的意见
【瞽】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午集中】【目字部】
【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音古。
【說文】目但有朕也。
【博雅】盲也。
【釋名】鼓也。瞑瞑然目平合於鼓皮也。
【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
【莊子·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 又瞽,樂官也。
【書·胤征】瞽奏鼓。
【詩·周頌】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註】目無明則耳聰,使爲樂官,名之曰瞽,因所掌而命名也。 又御瞽,侍御樂工也。
【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 又學名。
【禮·明堂位】瞽宗,殷學也。
【註】樂師,瞽矇之所宗,故謂瞽宗。
【周禮·春官·大司樂】樂祖祭於瞽宗。 又舜父名瞽瞍。
【書·堯典】瞽子。
【傳】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又通作鼓。
【前漢·古今人表】鼓叜蟜牛子生舜。
【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音古。
【說文】目但有朕也。
【博雅】盲也。
【釋名】鼓也。瞑瞑然目平合於鼓皮也。
【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
【莊子·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 又瞽,樂官也。
【書·胤征】瞽奏鼓。
【詩·周頌】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註】目無明則耳聰,使爲樂官,名之曰瞽,因所掌而命名也。 又御瞽,侍御樂工也。
【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 又學名。
【禮·明堂位】瞽宗,殷學也。
【註】樂師,瞽矇之所宗,故謂瞽宗。
【周禮·春官·大司樂】樂祖祭於瞽宗。 又舜父名瞽瞍。
【書·堯典】瞽子。
【傳】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又通作鼓。
【前漢·古今人表】鼓叜蟜牛子生舜。
瞽怎么读 瞽是什么意思 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