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是什么意思 僮的解释 僮怎么读
【僮】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僮 拼音:[tóng] 注音:[ㄊㄨㄥˊ]
基本解释:①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 例如:书僮。僮仆。
②同“童”。
详细解释:
◎ 僮 名词
1.形声。从人,童声。本义 组词:未成年的人
2.同本义。 引证 :僮,未冠也。 —— 《说文》。按:“十九以下,八岁以上也。”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 —— 《国语·鲁语》为两郎僮。 ——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孰若为一郎僮耶。与其杀是僮。不当为僮。 例如:僮子(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僮女(童女,少女);僮男(童男,少年);僮儿(男孩);僮谣(即童谣)
3.奴婢。 引证 :而卓王孙家僮数百人。 —— 《史记·司马相如传》今民卖僮者。 —— 《汉书·贾谊传》 例如:僮使(奴婢);僮奴(奴仆);僮史(仆隶);僮役(仆役);僮牧(犹僮仆);僮指(称僮仆,奴婢);僮客(奴仆);僮娃(指童婢)
◎ 僮 形容词
1.无知。 引证 :僮昏不可使谋。 —— 《国语·晋语》 例如:僮昏(昏愦无知。亦指昏愦无知的人);僮蒙(昏昧不明事理)
2.低贱 。 例如:僮妇(泛称平民妇女);僮夫(犹言匹夫。指平民男子);僮讼(指民事诉讼)
僮 拼音:[zhuàng] 注音:[ㄓㄨㄤˋ]
基本解释:〔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详细解释:
◎ 僮 名词
1.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壮”的原字,1965年改“僮”为“壮”
2.另见 tóng。
【僮】的国语辞典解释
僮 拼音:[tóng] 注音:[ㄊㄨㄥˊ]
详细解释:名
1.未成年的人。 引证:《说文解字•人部》:“僮,未冠也。”《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春秋左氏音义之六》:“八岁至十九岁为殇。”
2.奴仆、奴婢。 引证:《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 例如:家僮、书僮。
3.姓。如汉代有僮尹。
僮 拼音:[zhuàng] 注音:[ㄓㄨㄤˋ]
详细解释:名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即壮族。参见“壮族”条。
【僮】的两岸词典解释
僮 拼音:[tóng] 注音:[ㄊㄨㄥˊ]
详细解释:1.旧指未成年的奴仆。 例如:僮仆、书僮、家僮。
2.姓。
僮 拼音:[zhuàng] 注音:[ㄓㄨㄤˋ]
详细解释:◎指僮族,壮族的旧称。大陆少数民族之一。参见〈附录四─大陆少数民族表〉。
【僮】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tóng
①儿童;少年。 《陈情表》:“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年轻的奴隶或奴仆。《童区寄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僮僮】盛、多的样子。
①儿童;少年。 《陈情表》:“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年轻的奴隶或奴仆。《童区寄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僮僮】盛、多的样子。
【僮】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說文】未冠也。又【前漢·衞靑傳註】僮者,婢妾之總稱。
【史記·貨殖傳】卓王孫家僮八百人。
【前漢·張安世傳】僮七百人,皆有手技。
【玉篇】僮幼迷荒者。
【詩·鄭風】狂僮之狂也且。
【傳】狂行僮昏所化也。
【廣雅】僮,癡也。今爲童。 又無知貌。
【揚子·太玄經】物僮然未有知。 又竦敬貌。
【詩·召南】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徐,僮,取慮三縣名,屬臨淮郡。 又姓。漢交趾刺史僮尹。
【鄭樵·族略】卽童姓。或从人,以別其族。 【韻會】《說文》童,孥也。僮,幼也。今以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說文】未冠也。又【前漢·衞靑傳註】僮者,婢妾之總稱。
【史記·貨殖傳】卓王孫家僮八百人。
【前漢·張安世傳】僮七百人,皆有手技。
【玉篇】僮幼迷荒者。
【詩·鄭風】狂僮之狂也且。
【傳】狂行僮昏所化也。
【廣雅】僮,癡也。今爲童。 又無知貌。
【揚子·太玄經】物僮然未有知。 又竦敬貌。
【詩·召南】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徐,僮,取慮三縣名,屬臨淮郡。 又姓。漢交趾刺史僮尹。
【鄭樵·族略】卽童姓。或从人,以別其族。 【韻會】《說文》童,孥也。僮,幼也。今以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僮怎么读 僮是什么意思 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