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是什么意思 抗的解释 抗怎么读
【抗】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抗 拼音:[kàng] 注音:[ㄎㄤˋ]
基本解释:①抵御。 例如:抗击。抗争。抗拒。抵抗。顽抗。
②拒绝。 例如:抗议。抗上。抗命。抗税。
③对等。 例如: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详细解释:
◎ 抗 动词
1.形声。从手,亢声。本义 组词:抵抗,抵御
2.同本义。 引证 :抗,扦也。 —— 《说文》抗,御也。 —— 《小尔雅·广言》抗木横一缩。 —— 《仪礼·既夕礼》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汉· 贾谊《过秦论》 例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3.抗拒;拒绝。 引证 :安能抗此难乎。 —— 《资治通鉴》抗辞慷慨。 ——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例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4.匹敌,抗衡。 引证 :独莲花与抗耳。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例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5.举起。 引证 :抗皓手而清歌。 —— 曹植《七启》 例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6.呈上 。 例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 抗 形容词
1.高;大。通“亢”。 引证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 —— 汉· 贾谊《过秦论》以犯上为亢。 —— 《韩非子·问辩》 例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2.刚正不阿;高尚。 引证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 —— 萧统《文选序》 例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3.高亢;高声 。 例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抗】的国语辞典解释
抗 拼音:[kàng] 注音:[ㄎㄤˋ]
详细解释:动
1.抵御、抵挡。 引证:《列子•黄帝》:“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例如:反抗、抗敌、抗暴、八年抗战。
2.违逆、不顺从。 引证:《荀子•臣道》:“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宋•梅尧臣〈汝坟贫女〉诗:“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3.对等、匹敌。 引证:《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荣镜宇宙,尊无与抗。”唐•章怀太子•注:“抗,犹敌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 例如:抗衡、分庭抗礼。
4.举。 引证:《文选•扬雄•羽猎赋》:“移珍来享,抗手称臣。”《文选•曹植•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形
1.刚直、正直。 引证: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
2.高尚。 引证:《楚辞•宋玉•九辩》:“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例如:抗志。
名
◎姓。如汉代有抗徐。
【抗】的两岸词典解释
抗 拼音:[kàng] 注音:[ㄎㄤˋ]
详细解释:1.抵挡;抵御。 例如:抗敌、抗旱、顽抗。
2.违逆;拒绝。 例如:抗命、违抗、抗议。
3.平等;匹敌。 例如:抗衡、分庭抗礼。
4.〈书〉刚直。 例如: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墨子‧亲士》)。
5.〈书〉高尚。 例如: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楚辞‧宋玉‧九辩》)。
6.姓。
【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kàng
①抗拒;抵御。《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②匹敌;相当。 《游黄山记》:“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③刚正;刚直。 《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④高;高亢。 《马伶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⑤强;超过。《过秦论:“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抗礼】行对等的礼。【抗论】1.直言不阿屈。⒉争论而不相上下。【抗言】⒈高声说话。⒉对面交谈。【抗颜】脸色庄严不屈。
①抗拒;抵御。《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②匹敌;相当。 《游黄山记》:“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③刚正;刚直。 《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④高;高亢。 《马伶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⑤强;超过。《过秦论:“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抗礼】行对等的礼。【抗论】1.直言不阿屈。⒉争论而不相上下。【抗言】⒈高声说话。⒉对面交谈。【抗颜】脸色庄严不屈。
【抗】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卯集中】【手字部】
〔古文〕亢【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音伉。
【說文】扞也。
【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
【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又【廣韻】舉也。
【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
【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
【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又以手舉物也。
【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又振也,蔽也。 又【增韻】抵也,敵也。
【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
【詩·小雅】大侯旣抗。
【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
【毛傳】苦浪反。
【朱傳】居郞反。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杭。義同。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說文】抗或从木。
【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古文〕亢【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音伉。
【說文】扞也。
【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
【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又【廣韻】舉也。
【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
【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
【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又以手舉物也。
【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又振也,蔽也。 又【增韻】抵也,敵也。
【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
【詩·小雅】大侯旣抗。
【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
【毛傳】苦浪反。
【朱傳】居郞反。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杭。義同。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說文】抗或从木。
【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抗怎么读 抗是什么意思 抗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