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挽 拼音:[wǎn] 注音:[ㄨㄢˇ]
基本解释:①拉,牵引。 例如:挽弓。挽留。
②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 例如:挽救。力挽狂澜。
③追悼死人。 例如:挽词。挽联。挽幛。
④古同“晚”,后来的。
⑤同“绾”。
详细解释:
◎ 挽 动词
1.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 组词:牵引;拉
2.同本义。 引证 :挽,引也。 —— 《小尔雅·广诂》輓,引之也。 —— 《说文》輓,輓车也。 —— 《广韵》或輓之,或推之。 —— 《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娄敬脱輓辂。 —— 《史记·刘敬传》转粟輓输以为之备。 —— 《汉书·韩安国传》挽炮车者。 ——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例如:挽郎(出葬时,牵绋唱挽歌的少年);挽强(拉强弓);挽满(拉满弓);挽车(拉车);挽住(憋住);挽手儿(缰绳);挽歌郎(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挽强为弱(使强变弱)
3.悼念死者。 引证 :现今胡三公子替 湖州鲁老先生征挽诗,送了十几个斗方在我那里。 —— 《儒林外史》 例如:挽章(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挽诗(哀悼死者的诗);挽歌(哀悼死者的丧歌);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挽辞(哀悼死者的言辞)
◎ 挽 动词
1.通“绾”。卷起 。 例如:挽裤腿儿。
2.同“绾”。编结 。 例如:挽手(鞭子);挽角(童年)
3.扭转;挽回。 引证 :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 《三侠五义》 例如:挽狂澜(扭转局面或风气);挽正(纠正);挽转(挽回);挽通(勾结;买通)
4.荐引 。 例如:挽推(引荐;扶持)
5.勾;挎 。 例如:不由分说,拉着文君就走,挽其腰;手挽小篮。
6.请,托。 引证 :怎奈蔡攸处挽心腹催促公人起身。 —— 《水浒全传》
◎ 挽 形容词
后,迟。通“晚”。 引证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塗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 《史记·货殖列传》 例如:挽近(近世,近代。同晚近)
【挽】的国语辞典解释
挽 拼音:[wǎn] 注音:[ㄨㄢˇ]
详细解释:动
1.拉、引。 引证: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例如:挽车。
2.卷起。 引证:宋•苏轼〈送周朝议守汉州〉诗:“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3.系、盘结。 引证:《老残游记•第九回》:“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是道士。” 例如:挽发。
形
◎哀悼死者的。 例如:挽歌、挽联、挽词。
【挽】的两岸词典解释
挽 拼音:[wǎn] 注音:[ㄨㄢˇ]
详细解释:1.拉。 例如:挽手、挽弓搭箭。
2.牵引。 例如:挽舟、挽车。
3.向上卷起。 例如:挽袖、挽起裤管。
4.盘绕起来打成结。通“綰”。 例如:挽发。
5.勾住。 例如:挽著胳臂、挽著皮包。
6.扭转;拯救。 例如:挽回、挽救、力挽狂澜。
7.哀悼死者的。 例如:挽联、挽歌、挽词。
【挽】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wǎn
①拉;牵引。 《左传·襄公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
②卷起。苏轼 《送周朝义守汉州》:“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③哀悼死者。 《文心雕龙·乐府》:“至于斩伎鼓吹,汉世铙挽,虽戎丧殊事。” ,而并总入乐府。【挽歌】哀悼死者的歌。【挽强】拉硬弓。
①拉;牵引。 《左传·襄公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
②卷起。苏轼 《送周朝义守汉州》:“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③哀悼死者。 《文心雕龙·乐府》:“至于斩伎鼓吹,汉世铙挽,虽戎丧殊事。” ,而并总入乐府。【挽歌】哀悼死者的歌。【挽强】拉硬弓。
【挽】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無遠切【集韻】武遠切,音晚。引也。 又挽歌。
【唐書·建寧王倓傳】李泌爲挽詞,追述倓志,命挽士唱。
【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二章,李延年分爲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爲挽歌。 又【韻會】【正韻】無販切,音萬。又【集韻】美辨切,音免。義同。◎按挽輓通。
【唐韻】無遠切【集韻】武遠切,音晚。引也。 又挽歌。
【唐書·建寧王倓傳】李泌爲挽詞,追述倓志,命挽士唱。
【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二章,李延年分爲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爲挽歌。 又【韻會】【正韻】無販切,音萬。又【集韻】美辨切,音免。義同。◎按挽輓通。
挽怎么读 挽是什么意思 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