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芻 简体:刍 拼音:[chú] 注音:[ㄔㄨˊ]
基本解释:①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 例如:芻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芻。
②割草。 例如:芻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芻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芻議(同「芻言」)。
③草把。 例如:芻靈(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馬)。
详细解释:
◎ 芻 動
1.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蒭。本義 组词:割草
2.同本義。 引证 :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 《說文》。按,象斷草包束以飲馬牛者也。七曰芻粖之式。 —— 《周禮·太宰》淫芻蕘者。 —— 《左傳·昭公十三年》禁芻牧採樵。 —— 《左傳·昭公六年》芻莝養馬。 —— 《越絕書·外傳本事》 例如:芻牧(割草放牧)
3.用草喂牲口。 引证 :芻之三月。 —— 《周禮·地官·充人》 例如:芻養(飼養)
◎ 芻 名词
1.喂牲畜的草。 引证 :食以芻叔。 —— 《莊子·列禦寇》饋之芻米。 —— 《左傳·僖公二十九年》民爭負薪芻助之。 —— 《資治通鑑》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 —— 《宋史》 例如:芻菽(飼養牛馬 的草料);芻粟(糧草);芻薪(柴草);芻藁(飼養牲畜的乾草);芻豆(草和豆);芻茭(乾草);芻糧(芻食,芻粟,糧草);芻廄(飼料屋);芻靈(用茅草紮成的人馬);芻藁(乾草);芻菽(芻豆)
2.穀類植物的莖杆。
3.割草的人。 引证 :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者必當自效。 —— 《舊唐書》
4.吃草的牲口。 引证 :民食芻豢。 —— 《莊子·齊物論》 例如:芻豢(指牛羊豬狗。牛羊食草,稱芻;犬豕食谷,稱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犧牲)
◎ 芻 形容词
淺陋,鄙俗 。 例如:芻語(謙辭。草野鄙陋者的議論);芻言(草野之人的言論。後用以比喻淺陋的言論。今常用以謙稱自己的言論。同芻議);芻論(芻議。淺陋的議論)
【芻】的国语辞典解释
芻简:刍 拼音:[chú] 注音:[ㄔㄨˊ]
详细解释:
动
1.割草。 引证:《说文解字•艸部》:“刍,刈艸也。”《左传•昭公六年》:“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蓺。”
2.饲养。 引证:《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
名
1.喂养牲畜的草料。 引证:《国语•周语中》:“廪人献饩,司马陈刍。”
2.吃草的牲口。 引证:《淮南子•时则》:“乃命宰祝行牺牲,案刍豢。”唐•高诱•注:“草养曰 刍,谷养曰豢。”
3.禾茎、禾杆。 引证:《礼记•祭统》:“及迎牲,君执纼,卿大夫从,士执刍。”汉•郑玄•注:“刍谓稿也,杀牲时用荐之。”
详细解释:
动
1.割草。 引证:《说文解字•艸部》:“刍,刈艸也。”《左传•昭公六年》:“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蓺。”
2.饲养。 引证:《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
名
1.喂养牲畜的草料。 引证:《国语•周语中》:“廪人献饩,司马陈刍。”
2.吃草的牲口。 引证:《淮南子•时则》:“乃命宰祝行牺牲,案刍豢。”唐•高诱•注:“草养曰 刍,谷养曰豢。”
3.禾茎、禾杆。 引证:《礼记•祭统》:“及迎牲,君执纼,卿大夫从,士执刍。”汉•郑玄•注:“刍谓稿也,杀牲时用荐之。”
【芻】的两岸词典解释
芻简:刍 拼音:[chú] 注音:[ㄔㄨˊ]
详细解释:
1.〈书〉割草。 例如:刍荛(割草砍柴;也指割草砍柴的人)。
2.〈书〉牲畜吃的草。 例如:反刍、刍秣(草料)。
3.〈书〉谦辞。粗浅鄙陋(多用于称自己的言论、见解等)。 例如:刍议、刍言。
4.姓。
详细解释:
1.〈书〉割草。 例如:刍荛(割草砍柴;也指割草砍柴的人)。
2.〈书〉牲畜吃的草。 例如:反刍、刍秣(草料)。
3.〈书〉谦辞。粗浅鄙陋(多用于称自己的言论、见解等)。 例如:刍议、刍言。
4.姓。
【芻】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側愚切【正韻】楚徂切,音初。
【說文】刈草也。
【詩·大雅】詢于芻蕘。
【疏】芻者飼牛馬之草。
【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
【趙註】草食曰芻。
【韻會】羊曰芻,犬曰豢,皆以所食得名。 又【禮·祭統】士執芻。
【註】藁也。
【詩·小雅】生芻一束。
【箋】苽草刈取以用曰芻,故曰生芻。 又草名。
【小雅】終朝采綠。
【箋】綠,王芻也。 又梵語謂僧曰苾芻。 又芻尼。
【許彥周詩話】嘗作七夕詩,押潘尼字,難于屬和,後讀《藏經》,有呼喜鵲爲芻尼。 又姓。見【何氏姓苑】。 又【集韻】葘尤切,音鄒。
【韓愈·駑驥詩】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渴飮一斗水,饑食一束芻。 【六書正譌】芻象包束草之形,俗作蒭,非。
【干祿字書】通作、。字原从艸从口从丑作。考證:〔【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
【趙註】草牲曰芻。〕 謹照原文牲改食。
【唐韻】側愚切【正韻】楚徂切,音初。
【說文】刈草也。
【詩·大雅】詢于芻蕘。
【疏】芻者飼牛馬之草。
【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
【趙註】草食曰芻。
【韻會】羊曰芻,犬曰豢,皆以所食得名。 又【禮·祭統】士執芻。
【註】藁也。
【詩·小雅】生芻一束。
【箋】苽草刈取以用曰芻,故曰生芻。 又草名。
【小雅】終朝采綠。
【箋】綠,王芻也。 又梵語謂僧曰苾芻。 又芻尼。
【許彥周詩話】嘗作七夕詩,押潘尼字,難于屬和,後讀《藏經》,有呼喜鵲爲芻尼。 又姓。見【何氏姓苑】。 又【集韻】葘尤切,音鄒。
【韓愈·駑驥詩】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渴飮一斗水,饑食一束芻。 【六書正譌】芻象包束草之形,俗作蒭,非。
【干祿字書】通作、。字原从艸从口从丑作。考證:〔【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
【趙註】草牲曰芻。〕 謹照原文牲改食。
芻怎么读 芻是什么意思 芻的解释